最近,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《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,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。相较于此前国内实施的“限塑令”,海南省的“禁塑”无疑吸引了不少眼球。
为了遏制“白色污染”蔓延,国际上不约而同展开“限塑”甚至“禁塑”之战。目前,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出台了相关限制塑料使用的政策或法令。
2018年5月10日,韩国政府表示,计划在2030年前将塑料垃圾减排一半,并将回收利用率从34%提高到70%。自2019年1月1日起,韩国2000多家大卖场以及1.1万家店铺面积超过165平方米的超市,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。否则,商家将被处以最高300万韩元(约合2700美元)罚款。
2018年8月3日,智利颁布法律规定,2019年2月3日起,所有大型超市、商场不得再向购物者提供免费或收费塑料袋。
2018年8月10日,新西兰政府宣布,2019年起禁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。
2019年5月21日,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一项法案,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欧盟国家使用吸管、餐具、棉花棒等一次性塑料制品。法案明文禁止使用10项抛弃式的塑料制品,如免洗餐具、食物袋、吸管、饮料杯、保特瓶(一种塑料瓶)等。
加拿大总理特鲁多6月10日表示,加拿大最早将于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。同时,之前由市政府负责回收废旧塑料的职责,今后将移交给塑料制品厂,以便回收更多塑料废旧品。
坦桑尼亚近日也发布公告,坦桑尼亚大陆地区将于当地时间2019年6月1日起,正式实施“禁塑令”,禁止进口、出口、制造、销售、储存、供应及使用所有厚度的手提塑料袋,违法者可能面临罚款或监禁等处罚。
此外,今年5月13日,来自约18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代表在日内瓦对《巴塞尔公约》作出修订,决定将塑料垃圾列入进出口限制对象,以限制目前猖獗的塑料垃圾出口行为。